日期:[2019年01月2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标普入华“洋和尚”能否念好中国经?

业内认为,标普入华后,如何扬长避短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内资机构的共同课题

每经记者 冷辉 每经实习编辑 卢九安
  债市对外开放再下一城!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普中国)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亦公告称,接受标普中国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自从2017年7月,为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发布以来,有关于境外评级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预期就不断升温。如今预期成为现实,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标普成为首家入华的境外评级机构。
  标普入华,将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标普这个“洋和尚”,在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是否会更加吃香?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梳理分析。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境外评级机构入华简史,201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发布,规范了境内外评级机构的业务准入条件,其中提到交易商协会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自律管理,制定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市场化评价规则,并依据市场化评价结果确定评级机构评级工作的开展,进退有序。
  2018年3月,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并开始正式接受境外评级机构注册,明确了境外评级机构注册所需要提交的材料。当年5月,交易商协会公告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工作。
  这也意味着,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有望以独资公司身份进入中国的债券评级市场。在此之前,境外评级机构只能通过合资公司等形式进入中国债券评级市场,或是在中资机构作为发行人在海外发行美元债等过程中,提供评级服务。
  例如,穆迪目前持有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30%的股份,惠誉曾持有过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标普也曾和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也仅限于此。
  对于此番标普入华,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诉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的改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债市信用评级格局生变
 
 银行间债券市场方面,根据交易商协会在2019年1月4日的公告,协会会员中有12家评级公司。其中,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资信)、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这六家公司已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注册。
  另外,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已更名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穆迪(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穆迪中国)、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这六家公司彼时尚未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注册。
  交易所债市方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取得中国证监会证券评级业务许可的资信评级机构有北京中北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北联)、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资信)、四川大普信用评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大普)、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11家。其中,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有5家,分别为北京中北联、上海资信、四川大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及中债资信。
  从工商资料来看,标普中国2018年6月27日于北京成立,注册资本1800万美元,由标普全球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独资持有;穆迪中国在北京于2018年6月15日成立,由穆迪亚太有限公司独自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惠誉博华2018年7月27日成立于北京,由惠誉评级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
 
  对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来说,此次标普赢得头彩,获批成为首家在华执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
 
 评级市场存多方面问题
 
 长久以来,国内评级机构存在着诸多弊病,经常因为对发行人预警不足,而被债券投资者“口诛笔伐”。
  某券商信评从业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土评级业目前被人诟病的问题主要在于:高等级债券时有违约情况发生;信用评级调整不合理;信用级别与债券发行及交易利率不匹配,发行人的信用级别无法对其发债利率进行合理有效定价;信用级别区分度不够,拥挤在AA、AA+和AAA等。
  该券商信评从业人员表示,以上四个问题中,高等级债券违约及信用评级调整不合理是部分评级机构评级尺度、商业套路以及中国信用特征的问题;而与债券发行及交易利率不匹配是债券市场发展阶段的问题;信用级别区分度不够是监管思路的问题。
  对于境外评级机构的到来,该人士认为,不会是“狼来了”。信用评价是主观的体系,技术上说本土评级机构并不比外资机构弱。标普就算入局中国本土评级市场,也难以改变中国本土的监管思路、信用特征、债市环境和商业套路;依托于中资美元债,其或可在中国企业海外发债市场这块破局。
  “此次标普获批为首家在华执业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这表明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开放完成了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所有步骤,且央行和中国证监会于去年联合发布的14号公告开启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资质互认机制,说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高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评级副总监俞春江如此评价此次标普入华。
 
 服务质量提升迎来契机
 
 那么,境外评级机构入华,能否适应国内市场,是否会对国内评级行业带来“鲇鱼效应”呢?
  俞春江表示,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如何在国内债券市场开展评级服务以及采取何种评级标准体系尚待观察。此前也有媒体报道部分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正在开发针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评级标准体系。不管外资信用评级机构采取何种评级标准体系,预计均会给国内发行人的信用评级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带来改变监管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等国内信用评级主要使用群体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习惯的契机。
  具体来说,俞春江认为有望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发行人或将同时公布内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主体或债项的评级结果,将丰富对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揭示,有利于投资者进一步增强对发行人信用风险的认知;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需要对如何使用内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确定新的使用策略,并增强一致性管理。特别的,如同时降低监管层对内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度使用(比如级别门槛),或将进一步提升债券发行注册制水平,为内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充分揭示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状况、丰富信用等级分布结构、改变“峭壁效应”进一步提供空间。
  此外,俞春江认为,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和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同台竞技,为国内信用评级持续提升评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预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进入评级技术进步和评级服务质量提升的快车道,或将进一步发挥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本土化优势,同时建立面向境外投资者的评级服务体系,提升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如何扬长避短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共同课题,预计大部分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付诸行动。
  回溯过往,境外评级机构也曾被吐槽。
  例如,2011年11月,知名评级机构标普曾上演一场“自摆乌龙”的闹剧。其先是向全球客户发布消息说:法国的信用评级已经被下调。大约两小时后,又发表声明澄清,法国的信用评级被调整是一条错误的信息,由于技术失误,这一消息被自动散发给了标普的某些客户。
  这一乌龙事件也导致当天欧元兑美元出现贬值,美国股市下挫,法国国债下跌。资金掉转方向,纷纷涌入美国国债和德国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