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2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第十三届欧洽会开幕“新经济”推动中欧合作再提挡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杨弃非 每经编辑 陈旭
  9月19日,菲利佩·莱茵里希(Philipe Renisch)走进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第十三届欧洽会”)开幕式现场。此时距他离开维也纳的家已经过了快5个月时间——自4月29日起,莱茵里希骑着摩托一路向东,重走了一番“古代丝绸之路”。他在推进探索互联网经济如何改变人类旅行的“丝绸之路4.0”项目中,也切实感受到这些新兴业态为成都与欧洲合作带来的种种可能性。
  作为本次欧洽会的主题,新经济正推动中欧合作不断提质增效。在现场,包括来自德国、法国、奥地利等17个欧盟成员国的220名嘉宾带来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ICT(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在中国与欧洲合作交易平台日益完善的同时,探索更为具体的创新合作点正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门户城市,成都在推进中欧合作中正显现出“起点”价值。正如UFI(国际展览业协会)欧洲区第一副主席乔瓦尼·曼托瓦尼所言,成都将成为欧洲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门户,更多企业开始通过成都跟中国建立联系,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从平台搭建到项目落实“新经济”成中欧合作契合点
 
 今年6月,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率先达到2000列,每天在成都至欧洲间往返的班列不少于3列。自2013年首次开行以来,一条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正在形成,也让成都站上中欧合作的高点。
  作为“丝绸之路4.0”项目的CEO,莱茵里希此行的目的仍锁定两地的互联,但他更看重的是,新经济如何为这条路进行赋能——他的计划是开发一款让欧洲企业在丝路沿线国家能够方便使用的酒店、餐厅预定的APP,“如果有中国的技术想去欧洲,也能实现进一步的技术交换”。
  事实上,随着通道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掘金成都,两地合作不断深化。以成都为例,2017年成都与欧洲进出口总额为741.9亿元,增长59.8%;双向投资持续增长,欧盟国家在蓉投资企业约435家,到位资金约52.67亿美元。
  在此次欧洽会上,作为中欧班列(成都)在欧洲的首个终点站,波兰罗兹省促进与国际合作部和成都市博览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投资与商业推广领域进一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但合作的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其中,新经济正成为推动合作提挡升级的关键——在本次欧洽会上,来自欧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在新经济领域继续深挖两地合作的可能性。
  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女士将目光聚焦“可持续发展”技术。“瑞典有个城市的小岛到陆地需要坐轮渡船,这个轮渡船之前一直是用柴油发动的,我今天非常开心地知道这个轮渡船要被电气化,这个电气化的技术就来自成都的一个企业,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成功的话,对成都和瑞典的发展还是有标志性意义的。”林戴安举例说。
  奥地利的“司法区块链技术”、俄罗斯的纳米技术……更多新技术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全权公使张超介绍:“我从机场一路过来看到中国网络安全周的标语和介绍,我们维也纳现在也正处于推进网络安全工作的阶段,我们相信在网络安全这个领域能和成都有进一步的合作。”
 
 扩大中欧合作范围成都成欧企“首要登陆城市”
 
 俄罗斯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会议展览部经理萨夫琴科·安东·安东诺维奇参加了当天下午举办的中欧国际会展业合作圆桌会。他用“惊喜”一词来形容成都,特别是当他发现成都会展业的发展程度远远超出自己预期时更是这样——他不断与同时参会的中国会展企业交换名片,并直言“一天时间太短”,“下次一定要再来待一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欧洲给人大型高科技企业扎堆的印象不同,此次参会的企业中,大量中东欧企业和西欧中小型企业成了主角。他们许多都是初次来到成都,对于双方都是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与成都的亲密接触也显现出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以会展企业为例,不仅是德国、意大利等会展大国,许多很少为中国所熟知的西班牙、乌克兰、匈牙利会展企业亦前来参会。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看来,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不能仅盯着几家头部会展公司,更多层次“引进来”有助于为大量处于会展业起步阶段的中国城市带来更合适的合作与学习对象。
  而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将合作的范围扩大至更广阔的领域,还有助于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使更多具体领域的合作项目能够被纳入其中。
  乌克兰国防制造业协会董事会成员和发展总监丹尼斯·卡拉秋维正在中国探索军民融合领域的合作事项,合作中包含来自多方面的复杂性。他发现成都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学习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出海经验,寻求合作的突破点。
  更多企业将前沿科技作为推动合作的关键。西班牙被动式房屋建造委员会荣誉创始人米歇尔·沃索夫在另一场分论坛——中欧绿色经济合作论坛中分享了其打造“被动房屋”的经验,将建筑学与新技术相结合,他们让房屋能够“呼吸”,从而减少能耗、增加舒适度。“我知道,中国的开发商对被动房也非常有兴趣,我们希望能推动这方面的合作。”他说。
  而在这些新机遇的碰撞下,成都作为向西开放门户城市的重要价值也愈加显现。许多嘉宾能够感受的是,成都已成为中欧合作的起点之一。UFI欧洲区第一副主席曼托瓦尼就指出,“成都离欧洲很近,随着中欧合作愈加深入,现在我们认为,成都是我们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门户,我们可以通过成都跟中国建立联系,并寻求一些新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欧国际会展业合作圆桌会现场达成的“中欧会展业合作成都倡议”中,基于成都在中欧合作中具备的优势,各参与方同意,有必要将成都作为欧洲会展企业、机构拓展中国西部会展市场的“首要登陆城市”。